我是情感小編你在我心口的位置,許多朋友給我們發了信息問,,納西斯是什么意思(納西斯少年是什么),今天茶葉網將為大家來詳細介紹下,原創內容如下:
納西斯(Narcissus)是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名字,他為自己美麗的形象著迷,但最終因此自戀而被譴責,最終變成了一朵水仙花。納西斯的傳說反映了人類自戀和虛榮心的毀滅性影響,成為文藝作品和心理學研究的經典主題。
其實解開情結的關鍵不是答案,而是聽故事的過程,當你從神話這面鏡子的反射中看到自己的原型,你就能讀懂自己,對宿命也比較不容易慌張了。
我喜歡神話傳說,總覺得
每個民族的神話
傳說里都包含了很多、很深的東西。
和其他文學不一樣,神話、傳說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難免會“添油加醋”,每個說故事的人都變成傳說的創作者。神話在口傳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會不自主地帶進敘述者的性格取向,包括外在和內在的性格,使故事聽起來更加撲朔迷離。
自我凝視的納西斯
在《傳說》中,我許多的學生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有關納西斯和Echo》。尤其我描寫納西斯的身體變成水仙的根莖,手指變成白色須根,在水中吸收水分,輕盈的小水泡在身體流轉,頭發變成水仙的葉瓣,他們覺得這個描述過程美極了。
我卻覺得哀傷。
弗洛伊德從納西斯的故事中分析出所謂的“自戀情結”,又叫作“水仙花情結”,我相信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結,每個人絕對都有非常非常眷愛自己的部分。一個人若說他討厭自己、憎恨自己,他的出發點恐怕都是來自對自己的眷戀,只是轉變成不同形式罷了。
希臘神話的原典很有趣,它在講述納西斯的故事時,不是把重點放在納西斯的長相(后來很多改寫的書籍都會強調他非??∶榔粒?。他只是一個老是在水里看自己的男孩,或者說,他只是一個在水中看自己的“人”——我們甚至可以把性別拿掉。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看,一個喜歡在鏡子里凝視自己的人,在倒影中看自己的人,一個喜歡思考自己的人,都可能有“納西斯情結”。
在神話原型里,納西斯代表的就是對自己的著迷
。
我相信每個人在這世界第一個愛上的人都是自己。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愛情,其實都是在找一個內在的、不被了解的自己。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找錯了,有時候又好像找對了,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并不是那么清楚;有時候你覺得了解自己,有時候你又不懂。
以我自己來說,到現在為止,讀了很多書,有一定年紀,經歷過許多事,也有相當的成熟度了,對自己仍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況。
最近有一個朋友對我說,他發現我內在有一個很不安全的東西,我說:“會嗎?”我最常聽到別人說我很明亮,說我很陽光,我自己也覺得在朋友中是開朗的個性??墒钱斶@個朋友說,他讀了我的東西,發現在
華美的背后總有一個很不安全的東西
,好像這個華美隨時會消失,我開始凝視自己。
我回想起大約在十歲以前,的確有很多夢境是一直在逃,一直在躲;不知道為什么而逃,躲的對象也一直沒有看清楚,躲的地方可能是一個很深的水井,可能是一個很深的柜子,我一直往里鉆。
我的本質里的確是有一塊強烈的不安全感,我會親近宗教,也許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宗教常常在提醒我們所有華美背后的廢墟形式,也就是成、住、壞、空,和我的不安全本質互相感應。
朋友的話讓我變成對水中自我凝視的納西斯,我想,
每個人都有一潭非常清澈的水,等待你去凝視自己,與自己對話,那是人的第一個情結
。
面對巨大的孤獨感
這種凝視無疑是孤獨的,納西斯孤獨,Echo也孤獨;但兩個人的孤獨有很大的不同;Echo可能愛人,她愛納西斯,她的孤獨是不被了解的哀傷,但納西斯不可能愛人,他只是沉迷于水中的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巨大也最
純粹的孤獨
。
我覺得納西斯的神話愈來愈迷人,尤其是在都市里,在現代高科技的文明里,每一個人都很像納西斯。這一代人的納西斯情結又比上一代嚴重很多,因為他們成長過程里的自我,是不容易 *** 擾的,所以他們都非常喜歡凝視鏡子里的自己,都喜歡在網絡上去尋找自己。
當然,他們也特別孤獨。
前幾天有個雙魚座的男孩打 *** 給我,說他心情不好,因為他“好幾個”女朋友“剛好”那天晚上都找不到。我覺得這句話很有趣。當時我想的是,他好怕寂寞喔,他平常有好幾個女朋友,這個沒空就找另一個,可是當她們都不在時,他就無法自處了。
*** 中,我跟他說了《紅樓夢》的故事,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種“只找一個人,她不在,我就誰也不找”的思念和執著,可能才是“不寂寞”的開始。如果甲不在就找乙,乙不在就找丙,到最后必然是寂寞的,因為他不是在找對象,他只是在面對自己巨大的孤獨感。
很多人在談“性無能”,可是我發現
“愛無能”也許更嚴重
?,F代人不太能夠愛,也怕去愛,這是一個更大的荒涼吧。
“愛”在飽滿的狀況里,“性”不可能是無能的。這句話里面當然有我自己很特別的對“性”的解讀,我不認為人的性器官只是狹隘的szq,我覺得全身都是性器官,我可以在撫摸一個人的頭發時,感覺到性的飽滿,因為我的出發點是愛,愛飽滿才會性飽滿。如果性簡化成只有器官的 *** 、亢奮,那么這個人勢必是寂寞的,再多的藥物都無法治療。
從這個角度去想,我覺得納西斯勢必要變成一株草,他的世界就那么小,他的意義只有在水邊的凝視,他是“愛無能”。
本文內容來自茶葉網(http://www.sassdirector.com/)整理加原創,會不斷更新,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我們,下一期重點為大家推薦的重點話題是:星座哪個月有好運的?幾月星座最好,下面我們來繼續深入介紹本期話題。
躲進自己的封閉世界
納西斯只能在水邊凝視自己,和Echo永遠變成山洞里的回聲,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但Echo至少愛過,她會受傷,她會痛;納西斯沒有傷,沒有痛,他的冰清玉潔是因為一切事情都沒有開始過。
我發現,少年情懷都會喜歡納西斯,不太甘心自己是Echo,這里面當然隱喻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狀態;他們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有Echo的部分,因為覺得丟臉、不好意思。
可是,對我而言,這是兩種無法比較的生命形式。
如果我從另一個角度來寫Echo,我會覺得,其實她在潛意識里面,并不要納西斯愛她。
愛情很奇怪,你有一部分希望對方愛你,可是另一部分又很希望不被愛,那種躲在自己孤獨里的哀傷,可能成為另一種形態的“享受”——我用這兩個字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我的確發現,自己和朋友在失掉愛情時的心情感受,不見得比戀愛差,那里面有很奇怪的思念、牽掛、眷戀、糾纏。
失去和得到是兩種可以互換的東西
;當愛人遠離的時候,我在很遠的地方思念他,寫信給他,是一種“失”,也是一種“得”。反而兩個人在一起時,會覺得幻滅,可能會吵架、會沖突,“得”里面又有一種“失”。
Echo就是如此,她的狀態好像是為了一種自閉中的完美,獨自在山洞里反復品嘗和咀嚼自己的哀傷,她不想再走出來了。而她不走出來,反而加深了那個世界的人對她的迷戀。
我們的文化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降,在流行的女性文學和連續劇中,這種接近自傷性、自閉性的愛的形式,是非常多的。似乎從瓊瑤所寫的《窗外》這部小說開始,就是這種基調,女性在沒有受傷前就假設自己受傷了,
躲進自己的封閉世界
,品味愛情的美麗。
我的女學生中也有很多這種例子,我當然會鼓勵她們,要走出來,天涯何處無芳草??墒?,我發現她們“耽溺”哀傷——我用“耽溺”這兩個字,好像很不敬,但這種狀態未嘗不是一種美學,甚至也有一種自我完成的高貴,我很難去解釋,我認為那就是一種Echo情結。
《紅樓夢》里的黛玉也有這種耽溺哀傷的Echo情結,你會發現寶玉對她的愛比大觀園里其他女子都多得多??墒菍λ?,那并不重要,她就是一直要還眼淚,她一直讓自己退縮到一個毀滅性的悲劇里,焚稿斷癡情,這種狀態只有從神話原型里才能得到解釋。
我想,神話原型不能從世俗來解釋,不是好或不好,而是在講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能存在,只是強度不同;每個人身上都有納西斯的部分,也有Echo的部分,當然也可能有莎樂美的部分——莎樂美在神話原型里
代表著另一種形式的毀滅
。
讀懂了自己的內在
我相信,弗洛伊德用神話原型來解釋“情結”,有他的道理?!扒榻Y”是一種解不開的結,我們一生在面對這個結時,都試圖用理性、理智去拆解,可是事實上,情結的結愈解愈緊。
弗洛伊德之所以了不起,是他發現心理學與神話有這么近似的狀態,神話原型和心理學的情結,同樣難解。
所以弗洛伊德本身并不關心治療,他在乎的是分析過程;治療是把結解開,可是他隱約覺得這個結是解不開的,我相信他自己也有一個結,他因為這個結而知道其實情結是解不開的東西。
哲學解不開神話,但文學可以,因為文學就是尊重故事原型。當弗洛伊德把神話故事分析一次,你就覺得結解開了。
其實解開情結的關鍵不是答案,而是聽故事的過程,當你從神話這面鏡子的反射中看到自己的原型,你就能讀懂自己,對宿命也比較不容易慌張了。
《傳說》或許還有與眾人對話的空間。
*文內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刪
—END—
[ 今日薦書 ]
書名:《傳說》
作者:蔣勛 著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通過情感小編你在我心口的位置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納西斯是什么意思(納西斯少年是什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風在香茶葉網將不斷更新,喜歡我們記得收藏起來,順便分享下。